有勇气和担当,刑事纠错并不难
日本静冈法院对袴田岩杀人案重审无罪判决后,检方未提出上诉,56年前的死刑判决终于被纠正。笔者无法了解无罪判决详细理由,媒体报道,无罪判决依据有两点,一是定罪依据的物证,所谓案发现场发现的血衣属伪造,调查方涉嫌故意制造伪证;再有袴田岩有罪供述为非法审讯下不实供述,不能作为定案证据,袴田岩在被剥夺休息权,长时期违法审讯下,被迫承认杀人,重审法院认为,调查方未保障袴田岩审讯时的沉默权。据此,袴田岩杀人抢劫证据不足,宣告无罪。
二十多年前,我研读刑诉法研究生,曾学习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研究所田口守一著《刑事诉讼法》,对日本刑事诉讼程序有一定了解,犯罪嫌疑人接受刑事调查时,享有保持沉默权利,调查人有告知义务。袴田岩案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,沉默权已经入法,调查人员未告知并保障袴田岩沉默权,属明显违法行为,刑讯逼供更为法律禁止。但违法侦讯行为还是发生,想来不奇怪,我这个时代的人,对日本著名影星高仓健先生出演电影《追捕》印象深刻,正义检察官杜丘被黑恶势力栽赃陷害成杀人抢劫犯,从此逃亡,对那个时代司法的不信任,最终依靠执着坚韧和一些运气,为自己洗刷不实罪嫌。
时代在进步,法治逐步完善的进程,相信如今的日本刑事司法界,酿成袴田岩冤案的人权保障缺失不复存在,日本刑事司法向以精密司法著称,刑事起诉质量高,无罪判决率低,仍发生让人难以置信袴田岩杀人冤案。中国法治化进程逊于日本,以排除非法证据规则立法为例,仅十余年历史,沉默权立法仍处理论探讨层面。由认识论规律决定,诉讼立法再文明,司法程序再精密,世上不存在无冤错的刑事司法,纠错机制很关键,日本法院对半个世纪前的袴田岩错案重审无罪判决,说明纠错机制运转良性,尽管效率拖沓程序繁缛。2014年,法院发现血衣物证有造假嫌疑,决定启动案件重审,检方程序性对抗下,重审拖延十年后启动。袴田岩有罪供述属非法证据,应被排除,此事实在当初判决时就存在,并非新发现重审事证,这是最让人遗憾的地方。
日本袴田岩杀人案无罪判决的启示,刑事错误裁决得以纠正,当事人(亲属)执着坚持、律师专业敬业、司法勇气担当,三者合力得正果,尤其陈年错案,袴田岩姐姐为弟弟申诉数十年,不畏艰辛,不离不弃,律师团队依托科学鉴定,揭开血衣伪造真相,为重审打开缺口。申诉三合力中,司法勇气担当意义举足轻重,笔者常阅看那些再审无罪判决书,其中改判的理由,其实并无特别之处,原本就是当事人或辩护人提出的无罪辩解或意见,有罪判决时无视,无罪判决时采纳,让人唏嘘。案件承办法官若有勇气担当,就该认定无罪,申诉办案人员若有勇气担当,就该再审纠错,不应再让申诉人长年累月奔波辛劳,所有这一切,何时改观?其实,法律人的内心无数次地在问。